拼音 | bù shí zhī wú |
注音 | ㄅㄨˋ ㄕˊ ㄓ ㄨˊ |
词性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不识字 |
英文 | illiterate |
年代 | 古代成语 |
解释 | 连“之”字、“无”字都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
出处 |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
例句 | 《世说新语·言语篇》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孙卿与孟仲容的对话。孙卿问孟仲容:“往年主簿过舍,公亦见之?”孟仲容回答:“不识之无。”这里的“不识之无”就是成语,意思是指不识之无,无法辨认或不了解的意思。 |
本页面更新的时间: 2小时前(2025-07-31 1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