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你不知道的电影冷知识,真实机组飞行的时候确实大晴天
中国机长 冷知识 剧组花3000万做模拟机,民航局派出千人协助
中国机长》是一部描写2008年中国航空CA 996航班在西部边疆降落时发生事件的电影。诺曼李导演的这部电影汇聚了大量真实事件的细节,让我们不仅看到了王长海所做出的牺牲,也更加了解了中国民航行业背后的冷知识。 第一,航班延误属于常态。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机长和机组人员为了能够挽救航班的情况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这种“全力救援”的情况并不常见,因为航班延误的发生已经成为了民航的常态。对于航班延误的管理和处理,民航局有着非常详细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并不能够根治航班的延误。在很多情况下,延误的原因与航空公司、机场的管理都有关。 第二,航空公司飞行员招聘非常重视身体素质。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王长海病情突发,深得观众的同情。但在实际的航空公司招聘中,身体素质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民航局规定,飞行员身体各项指标必须符合要求,同时也要经过严格的心理和生理评估。这就要求飞行员必须要有强健的身体、优异的视力,还要具备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力。 第三,飞行员需要承担较高的工作压力。飞行员每一次出行,都要面临着高压和高危险性质的工作。一旦出现任何小差错,都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王长海为了能够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冒险挽救航班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飞行员为了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和保障航班的安全,也需要承受着高工作压力。这也是导致航空事故率偏高的原因之一。 第四,民航行业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航空器的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升级和完善。现在,很多航班的起飞和降落都依靠于人工控制系统的自动驾驶。但是,在自动驾驶系统下,飞行员的责任也并没有减轻。飞行员需要了解每次航行历程的细节和风险,需要监视系统运行状态,同时还要随时准备面对技术错误或漏洞的突发情况。 在电影《中国机长》中,不仅仅是王长海个人的英勇行为和牺牲得到关注,更多的是凸显了中国民航行业的冷知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下,民航行业需要的不仅是技术手段的发展和升级,也需要更为严格的管理和责任担当。而对于每一位飞行员来说,他们需要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下承担着较高的压力和风险,用自己的行动守卫着每一次航班的安全,在保障生命安全的同时,也为我们的国家民航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推荐电影 中国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