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冷知识
趣味历史冷知识
江南造船史上最大战列舰“已经压弯了”》 那是清朝光绪年间,欧洲列强的炮舰政策逼使清政府认识到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于是下令在上海江南制造局造建战舰。 这艘名为“镇南关”的战列舰是当时中国船坞制造能力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总长130米、排水量达7000吨,实力堪比当时日本、英国等海洋强国的最新型舰艇。除主炮12门外,配备着较为先进的二胜炮、枪炮等武器,作为当时中国最得意的一艘大型海军舰艇。 然而,“镇南关”并没有沉没在敌人的炮火下,而是倒在了一次演习中。在“镇南关”数十名船员操控船体试图返回港湾的过程中,发现该舰內部结构异常吃力,底板碰撞发出巨响,但仍坚持保持方向,千里载重终于成功入证。虽成功基本过关,但因吃力过度船员愈发发觉不对劲,船身一度仰翻半个角度。用急刹来压住晃荡的船身,遂船在入证前的將近3個鐘头内12次方向偏脱。 后来调查发现,江南制造局在制造“镇南关”时,由于材料不均匀、工程不精细,导致船身下拱,吃力过度。而在最终回收“镇南关”后,不少地方的船板不成形凹陷,甚至还有钢板弯曲的情况。无论是工程水平,还是制造材料都有所欠缺,这使得“镇南关”从头到尾很难达到预期状态。 “镇南关”的溃败其实早已开始了。在建造过程中,合理的部分都在所谓的“工程调和”和“问题地域处理”中消失殆尽,直到它被下水的那天,才有人注意到船身的不泰,在战火熄灭的那个年代,它几乎成为了一件可大可小的鸡肋。 不过,在“镇南关”的倒下中,却诞生了一个著名的科技成果,那就是“压板神器”。当时,在“镇南关”压弯后,类似于我们现在用来测路面板数据的东西压入水下,测量海底结构。这种试验经过检测,结果是一样的,为科学家解决了制作大型压力板的问题。 “镇南关”虽凄惨收场,但从这一次性的工程教训以及相关的科技成果中,我们还是能够把目光转向未来,在科技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和远大。
关于性的15个历史冷知识,好害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