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冷知识
民国历史冷知识8则,很多你没听过
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它一般指的是1911年至1949年之间的时间段。这个时期的发展历经了很多变化,这里就为大家带来一些历史冷知识。 一、“民”字的来历 “民”字在古代只是一个姓氏,如“商代有民仲、民叔”,但在辛亥革命后,它成为了一个政治符号。清末,孙中山主张“民主、民权、民生”,提出了“民有民治民享”的口号,因此,“民”字成为了代表人民的意义,而民国也由此而来。
二、国旗的设计者是美国人 国旗是一个国家特有的标志,它的设计往往可见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和建国初衷。而民国时期的国旗,是由一位美国军官设计的。1928年,汪精卫曾聘请美国军官郝德威来中国,他就为国旗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的意见。他认为,爱国主义是国家的核心,因此要将红色与黄色同时运用,红色代表热情和革命,黄色则代表进取和希望。于是,他设计了五星红旗的前身十八星旗,成为征服上海后中国国民政府正式的国旗。
三、成立首都迁徙频繁 民国时期,首都曾多次更迭。1912年,南京成为了中华民国的首都,但不久后就又迁回北京,而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汉口曾一度成为过重要的政治中心。1937年,日本占领北京,中国国民政府紧急迁到了重庆。这种迁徙一直持续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再次成为中国的首都。
四、同时存在多个政府 民国时期,中国经历了分崩离析的局面,中央政府也难以控制,于是就衍生出了许多地方性政府。例如,广东黄埔军校的毕业生成立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江苏、安徽和浙江,而湖南省的蔡锷则成立了湖南军政府,称帝后称王。各地政府之间还会互相制裁打仗,这使中国境内名副其实的是“乱世”。
五、政府部门重名 民国时期,有许多政府部门的名称十分相似,甚至是一模一样,这也是历史上引人思考的奇特现象。例如,国民政府设立了中央行政院和行政院监察院,这两个名字就十分相似,而中华民国政府内则同时存在中央银行、国立银行和中国银行三个机构,统称中国国家银行,这使得海外的异乡客户耳目一新。不难见得,当时的政府官僚们所想繁多,因此可能无意中就重名了。
六、文化产业最先开发 在民国时期,文化产业
首先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例如,浙江嘉兴在1923年就创办了国内第一家唱片厂,上海也成为了重要的唱片制作基地。当时的唱片更是有风靡全国的“唱片明星”,如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霍元甲等都被广泛传唱。
此外,许多书店、剧院、电影院纷纷涌现,成为文化消费的重要场所,为当时的文艺界提供了宝贵的商业空间。 总之,民国时期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其中的历史冷知识可以增加我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和认知,激发我们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
九个民国历史冷知识,叫张学良少帅,其实是在骂他